老汉老妇姓交视频,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女人高潮免费视频在线观看,app五年沉淀只做精品视频qqc

微生物實驗室基本設備的質控要求

1微生物實驗室基本設備的質控要求

實驗室家具設備
(1)孵箱:根據需要設置溫度,可調溫度范圍應由室溫至60℃。孵箱溫度允許的波動幅度為設置溫度±1℃,如一般細菌培養,孵箱溫度應為35℃±1℃。應每天記錄孵箱溫度,定期加水,每月清潔內壁和架子。
(2)冰箱和低溫冰箱:普通冰箱允許溫度為4℃±2℃,每天記錄溫度,并定期清潔。盡量減少冰箱開啟次數,減少溫度的波動。低溫冰箱控制溫度-20℃±5℃,每天觀察溫度并記錄,每隔3個月除霜1次。一旦溫度失控,及時調整。

(3)水浴箱:根據需要設置溫度,允許的溫度波動幅度為0.5℃,每日檢查水位,記錄溫度。每月擦拭箱體內部并換水。

(4)高壓滅菌器:控制溫度121℃,每次使用前觀察并調整水位,記錄使用時間、溫度或壓力。每周用嗜熱芽孢桿菌檢測滅菌效果,每月清理內部及換水,并定期檢測密封圈的密封效果。

(5)二氧化碳培養設備:常用的有二氧化碳箱和蠟燭罐,要求二氧化碳濃度為5%~10%,箱內或罐內保持濕度,并用淋病奈瑟菌作培養效果監測。

(6)厭氧培養設備:主要有厭氧箱、厭氧罐、厭氧袋。混合氣體組分要求二氧化碳10%、氫氣10%和氮氣80%。厭氧箱與厭氧罐內部要每周清潔,定期更換催化劑。每次使用培養設備均應用美藍指示劑或銅綠假單胞菌檢測厭氧效果。
(7)天平:保持刀刃光滑而鋒利、稱盤清潔,并定期校正。

(8)pH計:要求誤差不超過0.02,并定期校正。

(9)顯微鏡:最常用的是光學顯微鏡,應注意保護油鏡。每次使用后應用擦鏡紙擦去油鏡頭上的鏡油。每天工作結束后,應用含少量(或酒精)的擦鏡紙擦拭油鏡,再用潔凈擦鏡紙擦干。另外,微生物學實驗室還用到暗視野顯微鏡、熒光顯微鏡等,均應按規程清潔和保養。

(10)玻璃器皿:微生物學實驗室所用試管、吸管、平皿等應潔凈無菌,不殘留酸堿。

(11)接種器具:分為接種針和接種環兩種。應選用傳熱散熱快、耐用和不生銹的材料,早先使用的白金絲由于價格昂貴,目前多用比較經濟的鎳鉻絲代替。一般要求接種環長5~8cm、直徑2~4mm,定量接種環要定期校正其容量,接種針長5~8cm。

實驗臺

微生物實驗室設備控制標準保養及監測
高壓滅菌器溫度≥121℃每次用前換水;每月清潔1次。
孵育箱溫度35℃±1℃每天記錄溫度;每月清潔內壁和隔板。
水浴箱溫度37 ℃±0.5℃每天記錄溫度;每月擦內壁和換水。
冰箱溫度4℃±2℃每天記錄溫度;保持清潔并定期除霜。
低溫冰箱溫度-20℃±5℃每天記錄溫度;保持清潔并定期除霜。
二氧化碳培養箱:二氧化碳5%~10%,每天記錄溫度;定期換水;用淋病奈瑟菌監測效果。
厭氧培養箱:二氧化碳10%、氫氣10%、氮氣80%,每次使用時用厭氧指示劑監測效果。
微生物標本采集、運送與處理原則
標本的正確采集、運送與處理對于細菌的培養、鑒定,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一、標本采集
(1)送檢申請單必須惟一標識,并注樣品名稱、型號、年月、性狀、標本來源、采集時間、檢驗目的及添加物使用情況等,以便實驗室能針對該標本選用相應培養基和適宜培養環境,有利于對檢驗結果的綜合評估。
(2)為避免漏檢,確保病原體的檢出,應盡量在抗菌藥劑使用前采集標本。
(3)標本采集時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減少或避免機體正常菌群及其他雜菌污染。
(4)以棉拭子采集標本,如拭子,應插入運送培養基送檢。
(5)混有正常菌群的標本,如拭子,不可置肉湯培養基內送檢。
(6)盛標本容器須經滅菌處理,但不得使用消毒劑。
(7)實驗室應制定各種送檢標本的采集、運送、保存等正確方法和注意事項,并應向取樣者詳細介紹如何正確留取和送檢標本。

二、標本運送
標本采集后應立即送至微生物學實驗室。標本采集后在室溫下超過2h未送達實驗室者可視為不合格標本。生產線邊檢驗可提高病原菌檢出率,送檢標本必須與檢驗申請單有相同的惟一標識。

三、標本驗收
實驗室只能接收和處理合格的檢驗標本,因此應制定不合格標本拒收標準;對不合格標本應注明原因,退回,并做記錄。
四、標本處理
(1)實驗室收到標本后,應立即根據標類型及檢驗目的,選擇合適的培養基接種。

(2)混有正常菌群的標本,應作定量細菌培養。不能精確定量或常規定量操作較困難的標本,分離出致病菌及條件致病菌為優勢菌時,應作細菌鑒定及藥敏試驗,同時注明細菌量化指標。

(3)對已用抗菌藥物治療的標本,可在培養基中加入某些物質以中和藥物對細菌的抑制作用。
微生物檢驗標本的采集
樣品在使用抗生素前,將標本采集在無菌容器內,立即送到檢驗科細菌室,特殊檢驗應先與細菌室聯系,再按要求采集標本,并立即送檢。

(一)樣品的采集:
1.憑檢驗申請單到檢驗科領取血培養瓶。
2.采取樣品部位和血培養瓶口應嚴格消毒。
3.通常一般至少作三次血培養,在抗菌藥已實施者,更應增加培養次數,懷疑特定菌種一般應一日作三次培養,必要時需追加次數。
4.應在生產高峰時采集。
5.對疑為細菌性污染的產品,嚴格消毒后抽取2~3 ml作增菌培養。
6.每次采樣量5-10ml,培養基與樣品之比以10∶1為宜,以稀釋樣品中的菌物質。
7.采樣過程應嚴格無菌操作,避免污染。

微生物實驗室培養基質量控制
一、配制時的質量控制
(1)容器:配制和分裝培養基的燒瓶、平皿或試管等器材應為中性,無酸、堿抑制物殘留,平皿底部要平,以免瓊脂厚薄不一,影響藥敏試驗結果。

(2)成分來源:各種成分來源可靠,不含對目的菌生長有抑制的物質。特殊要求的培養基,如葡萄糖氧化發酵試驗(O/F 試驗),除加入葡萄糖外,不能含有其他糖類,指示劑不能用乙醇溶液,避免O/F試驗的假陽性。培養基配制用水應是蒸餾水。

(3)pH值調整:根據培養基的不同要求調整pH 值,控制在要求范圍的±0.2之內。應當注意,培養基在高壓滅菌后其pH 值降低0.1~0.2,故矯正時應比實際需要p H值高0.1~0.2。

(4)滅菌:根據培養基所含成分及配制數量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滅菌方式,既要達到滅菌效果,又不破壞培養基成分。一般對穩定的培養基,如MH瓊脂、營養瓊脂可用高壓滅菌,即121℃15min ;而含糖的培養基則以108℃滅菌為好,以防止糖類破壞。不耐高熱的物質如血清、牛乳等,可采用間隙滅菌法滅菌。

(5)分裝:根據使用的目的和要求決定分裝量。分裝培養基所用的平皿、試管要求清潔,不殘留酸堿;制備平板培養基時,操作臺要水平,以避免瓊脂平板厚薄不一,同時確保無菌操作。

二、配制后質量控制
(1)培養基外觀情況:包括顏色、透明度、有無沉淀和凝固。如發現培養基表面有裂紋或與培養皿的邊緣分離,說明培養基有脫水現象,必須丟棄。

(2)無菌試驗:每一批配好的培養基均須進行無菌試驗。先滅菌后分裝的培養基,可采用抽樣方法試驗,少于100個樣本通常選取5%~10%的量,如果配制大量培養基,則任意選取10個培養基;無菌分裝培養基則需全部做無菌試驗。樣本在35 ℃ 或其他適宜的溫度下隔夜培養,如培養基含有血液,則需再置于室溫1天,以檢查嗜冷菌。選擇性培養基因含有抑制物質,能抑制許多微生物,因此,可加入10倍量的無菌液體培養基,稀釋抑制物質,以利于檢出污染菌。即使做過無菌試驗,接種時,也要檢查每個平板上的可見菌落。

(3)性能測試:每一批新制或新購的培養基,使用前均須取已知性質的庫存菌種進行性能測試。培養基按目的不同可分為增菌培養基、分離培養基和鑒定培養基。

①增菌培養基:接種少量難以生長的細菌,在一定時間內觀察增菌情況,細菌能生長的最小接種濃度越小,說明增菌培養基性能愈好。

②分離培養基:要求目的菌生長良好,非目的菌被抑制。一般要求生長的目的菌接種量不可過多,較好的方法是將測試菌調成0.5麥氏濁度的菌懸液,再用0.001ml的標準接種環涂劃在培養基上,觀察菌落生長。
③鑒定培養基:應選擇具有典型特征的菌株作性能試驗。如三糖鐵瓊脂,須用弗勞地枸櫞酸桿菌、福氏志賀菌及銅綠假單胞菌3種菌分別接種3支培養基,若反應結果為斜面產酸/高層產酸、硫化氫陽性,斜面產堿/高層產酸,斜面產堿/高層產堿,質量才算合格。
試劑、染色液和血清質量控制

一、試劑
各種試劑配好后,均應注明試劑名稱、配制日期、有效期及配制者,并作記錄,商品試劑亦應注明購入日期及有效期。配制好的試劑均應用標準菌株作性能測試,不合格者不能使用。性能測試間隔可根據試劑的穩定性和使用頻率而定,如氧化酶試劑每天用前測試,靛基質試劑每周測試1 次。試劑須根據不同要求作適當的貯存,如氧化酶試劑應置棕色瓶中4 ℃冰箱保存。

二、染色液
常用染色液如革蘭染色液在每次配制后并常規至少每周檢測1次,用標準菌株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和大腸埃希菌(ATCC 25922)作陽性和陰性檢測。不常用染色液(如鞭毛染色液)應于每次使用前,用已知特征的菌株作檢測。
3.診斷血清
診斷血清的使用和保存必須按說明要求執行,一般置4℃冰箱貯存,且不得暴露室溫過久;使用前應注意有效期及效價,第一次使用抗血清時應用相應的菌株檢查其有效性,以后每月檢測1次。如抗血清出現任何顏色的改變或混濁,即不能使用。

微生物實驗室檢驗標本及檢驗結果質量控制
一、微生物檢驗標本質量控制
正確采集和處理標本是實驗室檢查獲得正確結果的前提,目前仍有不少實驗室和檢驗人員對檢驗標本分析前質量控制的重視不夠。對標本采集方法和時間、標本來源,實驗室人員雖然不能直接控制,但有責任人員正確采集標本,可采取集中講課、個別輔導作取標本示教等方式給予指導。同時控制影響檢驗質量的其他因素,如檢驗標本的運送、儲存和處理等,均應統一按正確的操作規程執行。

分享到: 新浪微博 微信 QQ好友 QQ空間 豆瓣

相關新聞

歡迎訪問通風柜實驗臺實驗室家具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