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廢水處理幾種方法分享:
一般有物理法、化學法、生物法。物理法主要利用物理作用以分離廢水中的懸浮物;化學法主要利用化學反應來處理廢水中的溶解物質或膠體物質;生物法是去除廢水中的膠體和溶解中的有機物質。上述三種基本處理方法各有其特點和適用條件。在廢水排入地面水中要按排放要求來確定處理程度,同時應結合水體的自凈能力,通常根據有害物質和溶解氧的指標來確定水體的容許負荷,即排入水體的容許濃度。
實驗室廢水處理排放要求:
實驗室排水系統應該根據相應的排出廢水的性質、成份和受污程度來進行設置。有害物質的排放要符合相應的國家標準,因此,對于有害物質要先進行一定的處理才可排出。甚至要設置獨立排水的管道進行局部處理,方可排入室外的排水管網。而對于一些含有無害的膠狀物體、懸浮物體或設備冷卻水,因其受污并不嚴重,可以直接排放到室外的排水管網。但是,如果這些廢水要進行重復使用的話,則要進行相應的處理。
排水管道的設置同樣需要進行合理的布局,轉角盡量少,以防止雜質堵塞,在安排上要相對集中,這樣就便于出現故障后的維修。排管時要盡量沿著走道、柱角、墻壁、天棚等,但要注意,避免穿過精密儀器室等衛生安全需求較高的實驗室。主管道應盡量安排在靠近雜質較多、排水量較大的設備的位置。
放射性廢水的排放,要按照其化學性質和其放射性水平分流排出,同時要進行一定的處理。廢水量不大的小型實驗室可采用一個排水系統。
但是廢水量雖小但是濃度卻較高,則可用專門的容器進行收集,送往廢水貯存處或進行相應的處理。排出的放射性廢水不可貫通潔凈區,而應由潔凈區向受污區排流,避免擴散污染。如果放射性水平較高的話,就要設置專用的排水管溝、豎井、管槽,同時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如果放射性廢水有腐蝕性,則一定要選用恰當的耐腐蝕材料來制作管料,避免腐蝕泄露。—般而言,管溝可以用磚砌筑,若需要防護或地下水位較高就需要用混凝土砌建。管溝的覆面則用水泥抹面,碳鋼或不銹鋼復面,同時刷防銹漆。
一、廢水的組成與危害
實驗室產生的廢水包括多余的樣品、標準曲線及樣品分析殘液、失效的貯藏液和洗液、大量洗滌水等。幾乎所有的常規分析項目都不同程度存在著廢水污染問題。這些廢水中成分包羅萬象,包括最常見的有機物、重金屬離子和有害微生物等及相對少見的氰化物、細菌、毒素、各種農藥殘留、藥物殘留等。
含有超標重金屬的廢水一旦排到干凈下游,就會污染大片水源。由于這種受重金屬污染的水在顏色、氣味等方面與正常水沒有差別,一旦用這些水來灌溉,必然會讓土壤及農作物成為重金屬污染對象。人食用在重金屬污染的土壤上種出來的農作物,很容易受到重金屬的毒害。
2.廢水的處理方法
(1)對酸性廢水的處理。利用堿性廢水進行中和,使混合廢水pH值接近中性,在酸性廢水中投加中和劑,酸性廢水通過堿性這層過濾士和。
(2)對堿性廢水的處理。利用酸性廢水進行中和,在堿性物質中投放酸性中和劑;向堿性廢水中鼓入煙道廢氣(酸性氣體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利用水中二氧化碳中和堿性廢水。
(3)對綜合廢液的處理。采用“水質均化+中和過濾→中和混凝→置換內電解→生物吸附池→沉淀池和清水池”工藝進行處理。在廢水處理中,為了保護pH值在線控制系統,采用中和過濾技術,保證酸堿廢水能穩定達標,并節省了藥劑。采用組合式填料實現污泥固定化;消毒處理工段采用先進的臭氧發生器消毒,污泥消化采用脈沖布水器布水實現污泥減量化。該工藝可以對復雜的有機物進行分解,能穩定處理實驗廢水中產生藥劑對廢水的影晌。并且該工藝運行費用低,管理方便,適應范圍廣。
通過合理布局,盡量減少占地面積:做好綠化設計,對污水站進行合理的規劃,使之成為實驗室中心的一處景觀。
(4)對特殊廢水的處理。凡含有放射性核素的廢水,應根據核素的半衰期長短,分為長壽命和短壽命兩種放射性核素廢水,并應分別進行處理,長壽命放射性核素,且放射性濃度又較高的廢水,應將廢水集中存放,待到一定數量后,采用凈化法處理;凈化過程中產生的少量濃縮液,可采用固化法處理;短壽命放射性核素廢水,應采用貯存法處理;含有放射性核 素的廢水處理,應符合現 行的GB 8703-88《輻射防護規定》的規定:生物安全4級和生物安全3級實驗室的污水,必須進行消毒處理,經處理后,污水應符合《醫院污水排放標準》的規定。